医院动态

全疆首例5G远程眼底激光治疗顺利完成


2021-07-14      点击:[]


3月26日上午,由北京协和医院、兵团医院、兵团第三师总医院图木舒克市院区共同打造的5G远程眼底激光治疗活动顺利开展,当天有3位患者在兵团第三师总医院图木舒克院区接受了北京协和医院眼科陈有信主任指导的远程激光诊疗,取得圆满成功。兵团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处副处长张欢、兵团医院领导班子及眼科全体在兵团医院互联智慧医学中心与兵团部分师市医院在线进行了观摩与交流。活动由兵团医院副院长、北京协和医院援疆专家于伟泓主持。

线上交流

张欢代表兵团卫生健康委向北京协和医院以及各位专家表示衷心的感谢!她提出,兵团医院能与北京协和医院牵手开展这项工作是优质医疗资源和技术下沉基层的有效体现,也是兵团医院在探索创新医疗健康服务新模式,提升患者看病就医获得感,在“互联网+医疗健康”便民惠民上的一项新举措。

兵团医院党委书记、副院长王邦龙表示,兵团眼科中心将在北京协和医院等援疆医院的支持下,发挥自身技术优势,探索建立兵团系统远程诊疗新模式,指导并普及各师市医院眼科对眼底病人进行更多的诊疗项目,不断提高眼科服务范围及诊疗水平,带动兵团各级医院眼科诊疗技术再上新台阶,为兵团眼科病患提供更优质的诊疗服务。

5G远程眼底激光治疗演示

接着,令人激动的全疆首例5G远程眼底激光治疗展示开始了。通过5G通信技术联合新型导航激光仪和眼底人工智能识别辅助诊断系统,第三师总院图木舒克院区把拍摄的患者眼底照片传输到4000公里之外的北京协和医院远程医疗中心,陈有信主任对每位病人进行激光治疗规划,术者和所有在线观摩的医院都可以实时观看陈主任的每一步规划。整个治疗期间,利用5G网络通讯技术低时延、大带宽等特性,实现了患者荧光造影、OCT影像等数据的实时调阅,为基层患者提供了近乎“面对面”治疗的效果。

(兵团第三师总医院图木舒克院区眼耳鼻喉科王登峰主任在协和医院陈有信主任的指导下开展手术)

患者表示,治疗期间完全没有感受到任何的痛苦,通过先进的技术,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大北京大医院知名专家的诊疗,真是太好了。

5G为“互联网+医疗”赋能,为临床开展新技术、新项目提供了技术基础,在分级诊疗体系建设过程中的作用提供了技术保障,此次的5G远程眼底激光手术无创、安全、适应症广泛,其推广应用可有效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基层,为基层患者带来福音。

远程授牌仪式

此外,当天还进行了“北京协和医院眼科阅片中心兵团眼科分中心”的远程授牌仪式。

兵团眼科中心将在北京协和医院的指导下以5G远程眼底激光治疗为契机,加快建立起远程眼底激光治疗及培训模式,为兵团各师市医院提供技术支持,指导开展眼底激光治疗,切实担负起兵团眼科中心的职责和任务。

“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专家座谈及学术交流会在兵团医院成功举办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把科技成果应用在实现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的重要讲话精神,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5月7号,由兵团医学会、兵团医学会放射学分会、兵团医院主办的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指示“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专家座谈与学术交流会在兵团医院学术报告厅顺利召开。会议在与会人员同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歌声中拉开序幕,会议由兵团医学会放射学分会主任委员宋法亮教授、兵团医院医学影像科主任马静教授主持。来自疆外40余名国内知名影像界专家、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各大医院专家学者及兵团各师、团级医院院长及影像科主任参加了会议。

(中华放射学分会主任委员金征宇教授通过互联网向大会致辞)

座谈会上,北京医院陈敏教授谈到在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党中央在两会上表示大力支持广大科研工作者,尤其是注重发展新疆医学卫生事业;广东省医师协会放射医师分会主任委员梁长虹教授谈到自己的“新疆情怀”以及先后多次赴新疆学术交流的体会与感受;实用放射学杂志社社长杨军乐教授谈到新疆的“红色”根基,让自己钦佩并难以忘怀。

2021年是中国步入“后疫情时代”实现经济全面复苏的一年,也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医学会医学影像学分会自2007年成立至今已15周年,15个不平凡的春秋,是兵团影像人努力拼搏的历史,在兵团影像学科的发展历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兵团影像学分会每年积极响应中华放射学分会的倡导,多年举办本学科的高质量学术会议、搭建兵团高水平学术交流平台,并针对兵团各级医院需求,推动兵地学术融合,为新疆提供了一个了解国内外医疗动态、相互沟通与交流的良好平台。

此次学术会议既增进了疆内外、“兵、地融合”的交流和沟通,又加强了各医院对兵团医学影像事业发展的期盼,为促进新疆医学影像进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兵团医院成功举办“2021年兵地泌尿外科高峰论坛学习班”

为促进新疆地区泌尿外科专业技术的发展,加强兵地融合,搭建本地区泌尿外科医师与疆内外同行专家的交流平台,5月22日,“2021年兵地泌尿外科高峰论坛学习班”在兵团医院隆重举办。

兵团医学会石鲁新副会长、石河子大学一附院王勤章院长、新疆泌尿外科分会主任委员王玉杰教授等领导嘉宾出席开幕式。兵团医院党委书记、副院长王邦龙,党委副书记、副院长李国逊出席会议。

开幕式上王邦龙书记对会议的顺利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并希望通过此次学术交流会加强兵团医院与内地知名医院、兵团医院与地方医院、兵团各级医院之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加快临床泌尿外科建设与改革速度,共同促进兵团泌尿外科发展,为全疆各族群众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大会主席、兵团医院泌尿外科主任李前跃表示,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新观点、新技术不断地从基础科研走向临床实践,为泌尿外科学的发展创机遇和挑战。为加强兵地学科建设,促进学科队伍发展和提高,搭建交流平台,聚焦临床前沿与热点,交流学术规范,共享先进理念,探讨泌尿外科新进展。

论坛邀请了北京协和医院严维刚教授、山东省立医院夏庆华教授、山东省立医院高德轩教授、北京医院李春媚教授、山西医科大学一附院原晓斌教授等多名外泌尿外科权威专家荟萃一堂,就泌尿外科学领域热点、难点问题开展专题学术讲座和讨论,共同促进新疆泌尿外科事业的建设和发展。

兵地泌尿外科高峰论坛学习班的成功举办,积极推广了泌尿外科治疗新技术,提高了新疆团队泌尿外科诊疗技术水平;进一步规范完善了泌尿系统治疗技术的规章制度和质量控制标准;搭建了兵地泌尿系统医学人才培养平台,并承担了泌尿外科领域专业阶梯技术人员的培养与诊疗技术的推广应用等任务,提升了新疆泌尿外科队伍整体素质学科建设与管理交流,兵、地间双向转诊,推动分级诊疗,实现团结合作、共享、多赢。

兵团医院眼科开展复杂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手术

家在库尔勒的吴奶奶今年82岁了,她有20余年糖尿病病史,右眼已经完全失明10余年,靠左眼维持日常生活。不幸的是,左眼一年前也突然视力下降,在外院诊断为“左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脱离”并进行了左眼玻璃体切除+硅油充填术,术后患者恢复部分视力,但术后5个月视力再次下降,仅存眼前手动的视力,生活完全不能自理。

她得知兵团医院眼科有北京来的援疆专家,家属和患者抱着试试看的心情前来就诊。经来自于北京协和医院眼科的援疆专家于伟泓教授检查,发现左眼白内障严重,并且瞳孔粘连,眼底无法窥入,情况不明,病情很严重。由于这是患者唯一的眼睛和希望,于教授跟患者和家属进行了充分的沟通,建议行左眼白内障摘除、硅油取出和眼底探查术。患者和家属非常理解,积极配合手术治疗。

经过术前积极的准备,手术如期进行,但正如于教授的术前评估,在摘除白内障后,发现患者的眼底情况非常严重,下方视网膜完全脱离累及黄斑,视网膜僵硬、视网膜下增殖严重、视网膜下硅油。手术非常复杂和困难,经过切开网膜清理网膜下增殖和硅油,给予充分的视网膜激光光凝,再次填充了硅油,并植入了人工晶体。手术后第一天揭开纱布的一瞬间,吴奶奶可看到物体的轮廓了, 2周后复查,裸眼视力0.12,最佳矫正视力达到了0.25。

(术前:瞳孔粘连,白内障严重,眼底窥不入)

(术后第三天,视网膜平复良好)

现在,老人的生活能够自理了,生活质量较之前也有所提高。女儿留下了感谢信,感谢援疆专家给了自己的母亲看到的机会。

兵团医院心血管内科成功开展兵团首例左束支起搏术

2020年12月17日,兵团医院心血管内科第一副主任、北京阜外医院援疆专家牛红霞和兵团医院心血管主任谢伟带领手术团队成功开展兵团首例左束支起搏术。该技术的成功开展,填补了兵团在该项目技术领域的空白。

患者是一位84岁的男性患者,数年来深受头晕、黑矇、乏力、气短的困扰,心跳仅30-40次/分。医生给出的诊断是: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心脏的传导系统相当于“通讯线路”,心脏内部的“司令部”(窦房结)发出指令,经传导系统(通讯线路)下传心室,从而实现心脏的正常跳动。该患者虽然“司令部”正常发放指令,但由于心脏内的“通讯线路”已经完全瘫痪,造成了指令不能下达,心脏不能正常跳动的问题。

(术前心电图)

(术后心电图)

该患者为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通过手术可以为心脏重新架设“通讯线路”。手术医生先将一根导线架设于右心房,起到及时接受“司令部”(窦房结)指令的作用。再借助专用鞘管和超细的导线在电生理记录仪的指引下准确定位。导线像螺丝一样旋入室间隔,螺丝头端直接接触到位于心脏左侧的“通讯线路”(左束支),起搏器发放电脉冲时,心脏的“通讯线路”重新接通。最后,将导线与脉冲发生器连接。这样,通过起搏器就可以完美地下达心脏“司令部”的指令了。

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是症状性心动过缓患者的有效治疗手段。随着起搏技术的不断发展,对于生理性起搏方式的追求逐渐成为起搏领域的重点。其中,左束支起搏更是其中的热点,其具有起搏参数好、操作相对简单,手术费用低等优点;更重要的是,相较于传统右心室起搏,其更为生理性的激动心脏传导系统,可能为患者带来更好的远期预后。左束支起搏近年在国内得到飞速发展。此次在本院植入的首例左束支起搏病例,使我院在生理性起搏领域踏上了一个新台阶。相信随着开展病例的逐渐增加,此技术会为更多的患者带来了福音。

兵团医院泌尿外科成功开展全疆首例全腹腔镜下膀胱癌根治性切除+原位回肠新膀胱术

2020年12月,兵团医院泌尿外科手术团队在李前跃主任带领下与多学科紧密合作,成功完成了全疆首例“完全腹腔镜下膀胱癌根治性切除、原位回肠新膀胱术”,该手术属于泌尿外科手术中的“超级手术”。整个手术过程均在腹腔镜下完成:清扫淋巴结、切除膀胱、截取回肠段构建新膀胱、输尿管再植、新膀胱尿道吻合。此技术在全疆首次开展,也填补了我院泌尿外科在该技术上的空白,让兵地患者享受到高精尖的医疗技术服务。

患者因“无痛性肉眼血尿10天”入住我院。诊断性电切后明确诊断为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经科内讨论,决定为该患者施行“膀胱癌根治性切除+原位回肠新膀胱术”。在充分的术前肠道等准备的情况下,李前跃主任带领科室手术团队在周旭坤副院长、普外科艾万朝副主任医师、麻醉医生及手术护士的通力协作下为患者实施了“完全腹腔镜下膀胱癌根治术+原位回肠新膀胱术”。术中首先在腹腔镜下进行了膀胱切除并予腹膜后、盆腔淋巴结清扫,截取回肠肠袢约60cm,进行回肠新膀胱的缝合制作以及左右侧输尿管与新膀胱的输入肠管吻合,最后将新膀胱的膀胱颈与后尿道断端行连续性吻合,把新膀胱装在原来的位置上,手术历时8个小时,获得圆满成功。但该手术程序复杂、技术要求高,特别是对医生在腹腔镜下的缝合技术要求极高,操作难度较大,目前在国内开展不多,在全疆尚属首例。

膀胱癌是泌尿系的最常见肿瘤之一,其特点是复发率高,治愈困难。目前常用的膀胱癌根治性切除术,而皮肤造口及回肠通道手术术后生活质量很差,需长期佩戴尿袋生活、反复的术后并发症使患者痛苦不堪,不少患者不愿带袋参加社交活动,生活孤独。目前多数医生实施完全开放手术切除膀胱,然后开放式手术重建膀胱。少数医生能完成腹腔镜下切除膀胱,然后在开放做新膀胱重建。完全腹腔镜下行膀胱根治性切除、膀胱重建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对医生技术要求很高。但另一方面,该技术对患者创伤小、恢复快。我院瞄正腹腔镜技术的先进水平,加强与国内一流医院学习、交流,使我院腹腔镜手术的技术水平保持先进,实现了对泌尿外科常见病包括肿瘤在内的全面微创化治疗,在保证预后的前提下,减轻了患者痛苦,减少了并发症,降低了医疗费用和住院时间,受到广泛好评。本例完全腹腔镜下原位新膀胱手术的成功,充分显示了我院外科微创治疗又迈上了一个崭新的台阶。

“横分纵扎术”解决痔疮难题 兵团医院中医肛肠科向“无痛、微创”迈进

2020年11月24日,兵团医院中医肛肠科在腰麻下采用“横分纵扎术”完成重度混合痔手术1例,标志着我院肛肠手术向“无痛、微创”方向迈出重要一步。混合痔手术之前多采用局部麻醉,患者在麻醉过程中会有明显痛感,因而在手术开始前就产生紧张、恐惧情绪,术中肛门的不适会加重患者紧张、恐惧的情绪,使患者收紧肛门肌肉,影响术者视野同时也增加手术难度。

该患者所患混合痔为重度的混合痔,内痔部分环状脱出肛门外无法还纳,合并局部血栓广泛形成,患者疼痛、便血症状明显。我院中医肛肠科副主任、中日友好医院援疆专家李昕带领科室团队在充分评估患者病情及手术指征后,由李昕副主任主刀进行手术,患者术中术后各项生命体征平稳。术后,患者用微笑和手语表达对医护人员的感谢。重度混合痔属于肛肠科难治性疾病,其手术过程中最大难点在于如何彻底根治疾病的同时尽可能保护患者肛门功能和外观。李昕副主任原所在单位中日友好医院肛肠科经多年临床经验总结,改良了传统的外剥内扎手术,采用“横分纵扎”的手术方法,解决手术难题。目前该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我院中医肛肠科的手术治疗。

兵团医院神经外科成功开展兵团首例脑起搏器远程神经调控技术

2020年11月,兵团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曾杰借助互联网,成功为家住数百公里以外的一位帕金森病患者实施了远程神经调控,填补了兵团帕金森疾病脑起搏器术后远程调控的技术空白。该技术的成功应用为患者就医提供了便利,同时减少了患者外出就医的时间成本与经济成本。

高先生患帕金森病已经10年了,2018年第一次就诊时,他四肢抖动严重,已经失去了独立生活的能力。经过2年的考虑,最终在兵团医院神经外科植入了某国产新型可充电带远程调控功能的脑起搏器,手术后症状明显改善。高先生说考虑到以后可能要在疆外与新疆交替居住,而且家住的比较远,每次调控来医院需要家人陪同。现在在家就能调控,十分便捷。

远程调控随访系统,是通过互联网接入第三方专用平台,使用加密U盘钥匙及后台预约授权,充分保障患者调控安全。通过改变触点、电压、频率、脉宽,可以进行不同程度的调控从而改善患者症状,在调控过程的影像学资料可以进行录制保存,并可查看既往调控的影像学及刺激参数资料,为每位患者建立了独立的随访资料库。

小球囊解决大病痛

什么是“天下第一痛”?如果说产妇生宝宝时的疼痛为8分,那么三叉神经痛就在9-10分。三叉神经痛有哪些表现呢?三叉神经痛常常表现为颜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出现电击样反复发作的剧烈疼痛。

近期,兵团医院神经外科在李洪波副主任和马轶杰副主任的支持下,由副主任医师曾杰主刀、主治医师孔德斌、医师努尔阿迪力的协助下,成功完成两例经皮穿刺三叉神经球囊压迫扩张术,为两例饱受三叉神经痛折磨多年的患者解除了病痛。

郑阿姨今年62岁,患三叉神经痛多年,曾接受过其它方式的治疗,治疗后疼痛有所好转,但还需要服用药物控制,近半年来右侧面部痛的越来越厉害,加大服药剂量后出现头晕症状,为求进一步诊治,来到了兵团医院神经外科。经过手术治疗,郑阿姨术后停用了所有治疗三叉神经痛的药物,右侧面部疼痛完全消失,露出了久违的笑容,术后不到24小时就出院了,郑阿姨说我还要快点回家帮老伴干活呢!

孙阿姨今年72岁了,患三叉神经痛6年,主要表现为右侧面部阵发性电击样疼痛,不敢说话,不敢摸右侧面部,药效减退时不敢进食,怕诱发疼痛发作,因体质瘦弱,惧怕开颅手术,曾接受过两次伽玛刀放射治疗,治疗后疼痛好转过一阵子,可过一段时间疼痛再次发作,每天服用药物控制,长期服药让她的白细胞已经低于正常水平,每天提心掉胆的等待不知什么时候出现的剧痛,长期如此也让她表现出焦虑状态。在神经外科医护的努力下,术后孙阿姨停用了全部治疗三叉神经痛的药物,右侧面部彻底不疼了。

经皮穿刺三叉神经球囊压迫扩张术是一种治疗三叉神经痛的微创手术方式,目前疆内仅有个别医院能开展该手术,我院自去年在兵团率先开展该项技术后,已为多位三叉神经痛的患者解除了病痛。

该手术是在DSA引导下通过穿刺套管针从口角旁穿刺进入颅底自然孔道-卵圆孔,这时候将球囊导管送入三叉神经的麦氏囊内,打开球囊对三叉神经半月结进行压迫,几分钟后回抽球囊后将球囊连同穿刺套管一同取出(体内没有植入物),手术创伤小,恢复快,适合惧怕开颅手术及体质相对较弱的老年人。

勿以“疝”小而不为,兵团医院普通外科“杂交技术”解决腹壁巨大切口疝

兵团医院普通外科成功完成一例“巨大腹壁切口疝修补术”,此次“杂交技术治疗腹壁巨大切口疝”的成功开展,不仅造福了患者,同时,拓展了腹壁巨大切口疝的新路径。

爷的肚子越来越大

患者是一名81岁的大爷,2020年5月曾做过“膀胱癌根治+双侧输尿管皮肤造口术”,手术1个月后,大爷发现下腹部正中切口处出现了包块,起初包块较小,不影响生活,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包块逐渐增大,站立时腹部包块向前明显突出,而且伴有坠胀不适,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因此,于今年3月到我院普通外科就诊。

腹壁巨大切口疝治疗难、“杂交技术”解难题

由于患者年事已高,经历过膀胱癌术的大手术后,体质和抵抗力比较低下;巨大切口疝可能会引起患者各脏器功能紊乱。入院后,国务院特贴专家、普通外科主任医师、教授周旭坤迅速组织专家团队进行病历讨论,针对患者疝的位置位于双侧输尿管造瘘口之间,对补片的放置有影响;且疝突出部位皮肤很薄,两侧腹直肌萎缩;前次手术可能造成腹腔内严重的粘连等复杂因素,结合术前相关检查结果,为患者精心制定了手术治疗方案。为其进行治疗。

3月24日,周旭坤教授带领普通外科手术团队,精准实施了“腹腔镜手术➝开腹手术➝腹腔镜手术”三步走的“杂交技术”。

手术中,首先采用腹腔镜手术,分离松解了腹腔粘连并还纳疝内容物,分离粘连后双侧输尿管造瘘管之间有足够的空间安置补片;然后在疝囊顶部最薄弱位置做梭形切口切开皮肤,沿原切口长轴,切除瘢痕组织,切开皮下组织直达疝囊,切除多余的疝囊组织,间断逐层缝合腹膜、瘢痕、皮下及皮肤;最后,在腹腔镜下观察补片放置位置,用穿刺针将补片四角及中心用悬吊固定缝线由腹壁拉出并打结固定于皮下,再使用可吸收钉将补片钉于腹壁;手术顺利完成。

由于术前准备充分,术后患者未出现心肺循环等不适情况,经积极治疗患者切口愈合良好,未发生并发症,手术取得了满意疗效。

“杂交技术”的优点周旭坤教授介绍,腹腔镜结合开放手术的“杂交技术”治疗巨大腹壁切口疝具有以下优势:联合两种手术方式三次叠加手术进行腹壁切口疝的修补和重建第一,直视状态下能够广泛、安全的分离腹腔内粘连,还纳疝内容物,降低了肠管损伤的机会,使得手术更安全;第二,开放式手术见腹壁瘢痕致密,不适合放置腹膜外补片修补,行常规缝合修补;第三,腹腔镜直视下确定腹壁的薄弱区,放置大小合适的复合材料补片,予以充分地展平、固定,以加强腹壁组织。“杂交技术”疝修补术,结合了开放手术与腹腔镜手术的各自优点,同时可避免相应的缺点,达到二者良好的结合,使手术取得了满意效果,解除了患者的痛苦。

上一条:国家医保局技术指导组来院开展DRG付费调研评估工作
下一条:没有了!

关闭